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这个男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文章发布于:2021-05-12 21:17:39

恰恰是一个又一个乡村教师的坚守,教会一代代大山孩子如何成长,如何去和这个更大的世界对话。他们的付出,不仅仅是教育了一个孩子,也更是造福了一个贫困的家庭。

我相信,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无论在何时想起来曾有一个人如此爱护自己、守护自己,他们便会明白什么叫仁慈和坚韧,也更会懂得生命的意义。


“校长爷爷别怕,拔白头发我比你专业。” 


在河南太康县,一位6岁小女孩为“校长爷爷”拔白发的视频在网络走红。



视频中的男人满头白发、神态慈祥,被称为爷爷也毫不为过。 


但你恐怕想不到,这位满头白发的“校长爷爷”竟是80后,不到40岁。 


他叫做张鹏程,是河南省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的校长。 


作为80后,他在本要撤并的小学里,花了3年时间守护着140多个孩子。


除了给孩子们上课外,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也由他照顾。



为了让孩子们每顿都有肉和水果,他自费补贴孩子们的伙食费。


为了保证学校有固定的生源,他自费建造了幼儿园,而自己的家还是毛坯房。


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他就选择让自己还在读五年级的孩子住校。


因为投入在孩子和学校上,“信用卡刷到还不上”。办公椅用了十几年,露出了浅黄色海绵。一件衣服穿了十几年,到处都是磨损的痕迹。



他倾尽全力地爱着这些孩子。


他说:


农村的孩子,总要有人来陪他们。



他的坚守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张鹏程留下了,年幼的孩子们就不用小小年纪离开自己的家。


不用“跋山涉水”去县里求学,贫困的家庭也不用承担高昂的陪读费用。



当我们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路上夺路狂奔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小学,因为生源太少被撤点。


有部分无法去城里上学的穷苦孩子,则变成了一支强大的“留守大军”。


资料显示,2016年,第一次基础摸底调查留守儿童达到了992万。


一部“留守史”,也是一部悲欢史……


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成了不能避免的问题。


无人管教的留守儿童,他们叛逆又孤独。


关于乡村教育,任正非就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表明:


要重视农村教育。如果他们过去有机会受到系统教育,也许就能成为精英、天才。


为了给留守儿童们光亮,他成了那个守门人。


01

被刷屏的80后“爷爷”

乡村建设的守门人


因为张鹏程的坚守,河南省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变了。


孩子们曾都到外面上学,现在却都回到了村里读书。学生人数从当初的不到30人,增加到现在的90多人,还有50个正在读幼儿园的孩子。



学校所在的太康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曾被国家划入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


在张鹏程的采访视频中,一个小姑娘吃午餐时,舍不得吃学校发的鸡腿。


她坚持“拿回去给俺妈吃”,鸡腿对她的家庭来说已是珍贵之物。



一旁的张鹏程知晓后,连忙对她说:


“你吃吧!我再给你拿个鸡腿。”


这个身影并不高大,但却默默地支撑起了孩子们的生活和梦想。


自费修葺楼顶、硬化操场,建造食堂和宿舍。


他出生于此,又再次回到这片土地反哺,去改变更多孩子的生命。


因为,他深知:


教育才是贫困地区“斩断穷根”的利器。做到教育的公平,不只会改变这些孩子此后的人生,更会拯救一个家庭。


02

脱贫丨攻坚路上

有人倾尽所有


曾有数据显示:


每年1700万青少年中,有近百万的211大学和准重点大学毕业生。其中,来自大城市重点中学的考生占了很大比例。2019年,清华大学在内地的招生3400名,而农村生源比例不足一成。


教育上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因为很多时候,连求学本身都是艰难的。


这个小男孩是云南昭通一名留守儿童,名叫王福满,年仅八岁。



2018年冬天,他在寒风中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到达教室后,他头上顶着穿越风雨后的雪白冰花。


他站得笔直,没有哭,也没有笑。比起教室那端的期末考试,这路上的艰难又算什么。


王福满并不是村子里唯一一个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去上学的孩子。


村子里有好多孩子都像他一样,必须走好远的山路才可以上学。



两年过去了。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冰花男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家修了新房子,其他孩子们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去上学。


据人民日报报道,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国丨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这脱贫丨攻坚的路上,当然离不开有人艰苦奋战在一线。


2018年,云南大姚县湾碧乡党委书记李忠凯曾因为一张照片火了。



作为一名80后,照片上的他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看上去足足超过了50岁。


他所负责的湾碧乡,是大姚县条件最艰苦、靠近金沙江的乡镇。



在推进脱贫丨攻坚工作中,他是主力。熬夜工作,长途跋涉,风吹日晒,思虑出路。


6年过去了。


在他身后,有更多的家庭找到了脱贫出路,更多孩子过上了宽裕的生活。


而他从一个年轻人熬成了老年人的模样。


有一类人是理想主义者,等不来光,那就自己先做蜡烛,能照亮一点就是一点。


03

用诗歌教学

让26000名大山里的孩子看到光


为了种下希望种子,人们正在前仆后继地努力着。 


在人民大学读书的康瑜在大三的时候去了云南省偏远的一所小学支教。



在学校里,校长对她说:


你知道这个小镇最后的主人是谁吗?


就是那些考不出去、留在山里的孩子。


他们现在怎么样,未来的小镇就是怎么样的。


她不得不承认这个现状:能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优等生只是少数。更多的孩子,打架、早恋、厌学、难以沟通,家长远在天边,而老师也无可奈何。


一次下雨停课的机会,康瑜无意间发现了这些孩子的天赋。



有一个女生因为想念已经去世的妈妈,她写下了一首诗:


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雨后的太阳,只照射在我一个人的身上,我会感到温暖。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妈妈的爱,只属于我一个人,让我享受爱的味道。 


这一字一句打在康瑜的内心。


她恍然大悟:这些大山孩子从小经历了更多的贫穷、苦难、分离,所以对爱也更渴望。而他们的渴望和愿望,在这些自由书写的诗歌里就能得到表达。



到了支教第二年,一个名为“四级诗歌课”的课程成立了,主导者就是康瑜。


在支教结束后,她本应该出国留学。


却因为看到一个孩子写下“找到自己”这四个字,她改变了想法。



短暂的“贫”并不可怕,但是害怕的是内心永远丧失了光亮和清澈。


一首又一首小诗迸发,真诚而清澈,深情而灵性。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她相信,只要还能写诗,孩子们的心灵就永远不会干涸,未来就永远有希望。


04

不为人知的学校

让孩子们有希望地活着


“贫穷”两字需要拆开来看。 


“贫”只是经济上的匮乏,并不是最致命。


但是穷不一样,这代表一种精神状态。


对于贫穷来说,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奉献者们。


不仅让孩子们摆脱了贫困,还让孩子们有希望、有力量地活。



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教育者,让大山孩子的梦想不因为贫穷而夭折。 


让大山里的家庭,不因贫穷而暗淡。


善待农村教师,善待大山里的孩子,才能照亮乡村的明天。


我们相信,这个时代,会更多的张鹏程们出现。


让最美的时代故事、梦想故事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