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为什么孩子一到青春期,就不爱跟你说话?这个教育真相,一定要知道

文章发布于:2022-05-17 14:32:36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一定要好好说话

播放


灯灯说:


沟通是一门艺术,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更是一门需要积极倾听和适时沉默的艺术。




“孩子怎么什么都不和我说啊?”


“我一问,他就急,然后摔门躲进屋里!”


“看着他犯错,心里急,我想劝劝,可孩子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身为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约翰·科尔曼将毕生精力,倾注于青少年及其家庭的研究。


在接触过上百个案例后,他不无感慨地说:“对父母来说,对话才是金科玉律,而非对抗。”


他将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就是:《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

 


这本书从2020年出版以来,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约翰被媒体誉为“最懂青春期的人”,而这本书更是深受家长们的推崇。


如果你正被青春期的孩子挡在门外,这本书,或许是打开房门的那把钥匙。



青春期的孩子

为什么不说话


在书里,约翰讲了两个青少年的故事,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个,是苏珊的故事。


苏珊从小乖巧听话,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读初中后,她做什么都开始心不在焉。


母亲发现了苏珊的异常,可不管她怎么问,苏珊的回应都冷冷的。


后来,失去耐心的母亲,开始偷看苏珊的日记,发现女儿竟结交上了小混混,还经常泡酒吧,做一些出格的事儿。


一时间,母亲怒火攻心,她揪着苏珊,不停地斥责、谩骂,甚至还忍不住甩了她几个耳光。


然而,母亲的怒火丝毫触动不了苏珊内心的坚冰,苏珊始终保持沉默,拒绝任何有效沟通。


一个学期下来,苏珊成绩一落千丈,与父母的关系降到冰点,还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第二个,是男孩克里斯汀的故事。


与苏珊的冷漠不同,克里斯汀的青春期十分暴躁。


他会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总是各种找茬,还时常表现出暴力倾向。


有一次他夜不归宿,还向父母撒谎,被揭穿后恼羞成怒,竟与父亲动了手,恶狠狠地对父母说:“我恨你们!”


第二天,克里斯汀便离家出走,在外流浪了几个月,才在朋友的劝说下,回了家。


不管是内心压抑的苏珊,还是敏感易怒的克里斯汀,他们身上都有着青春期孩子的明显特征:


厌恶父母管教、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特别在意个人隐私、情绪上的不受控制。

 

这些特征仿佛一根根荆棘,捆绑住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无法与外界正常交流。


而这些,又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谁也无法躲避的“成长的烦恼”。


书中,约翰通过大量研究证实:当一个人进入青春期,他的身体正在经历一场巨变。


大脑中的所有神经中枢都在快速发育,但走向成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大脑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加之激素水平的变化,孩子们变得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但却容易激动,喜怒无常。


在约翰看来,青春期的孩子不是不说话,而是因为讨厌被管教不愿与父母说话;孩子们也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觉得父母不懂,不愿多说。


这种孩子与父母的“冷战”在青春期很常见,如果两方一味地僵持,甚至对抗,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想让孩子沉默

父母只要不停地说他就够了


约翰创立了一个青少年研究中心,在接待了几百个孩子后,他发现,孩子们最在意的,其实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他说,青春期的孩子不仅仅是敏感,还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


如果父母给予正向鼓励,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相反地,如果父母只知道斥责、批评,那孩子也会在挫败感中封闭自己。


电视剧《女心理师》中的蒋静,就是一个被“批评”摧毁的女孩。


从儿时起,她就在妈妈的要求下学钢琴,稍有差错,就会被妈妈劈头盖脸地指责。


“你是猪吗?这么简单都弹不好!”


“我怎么会有你这么笨的女儿?”


“你太让我失望了,什么时候能让妈妈省点心?”


蒋静在母亲的苛责中长大,内心压抑且愤怒,性格自卑又懦弱。


有一次,她终于受不了母亲的唠叨,声嘶力竭地吼道:“我觉得我自己,都不配做一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后来,蒋静与母亲越来越疏远,小小年纪就跑出去打工,急着从母亲这里逃离。


上海一家学校曾做过一次社会调查,让初中生写下最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


结果大多都是:


“妈妈,请不要再啰嗦了,真的很烦啊!”


“爸爸,你别总管我,行不行?”


“妈妈,希望您以后不要再骂我没出息了。”


你看,青春期的孩子并非拒绝表达自我,他们也许和父母说过这些想法,但忍不住“管孩子”的父母,却选择视而不见。


在这本书里,约翰也曾问少年们:为什么不喜欢和爸妈说话?


有人说,有一次我感冒,告诉妈妈后,被说了好几天,后来我再有什么不舒服,都懒得说了;


有人说,我想和伙伴们去露营,告诉爸妈后,非但没去成,还被指责贪玩,渐渐地就不爱搭理他们了。


《有爱好好说》中说:“当听到父母那些伤人的话时,34%的孩子变得意志消沉,不愿开口说话;而高达80%的孩子会愤怒的反抗,心生仇恨。”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再急切,也要注意沟通方式。


批评与指责,本就容易伤人,更何况青春期孩子又处于人生的“敏感期”。


有时候,想要孩子多开口,做父母的,反而要懂得适时沉默。




 “双向沟通”

架起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桥梁


那么,身为父母,怎么做才能与青春期的孩子完成有效沟通呢?


在书里,约翰提出了“双向沟通”的概念,并为大家做了示范。


妈妈凯丽一直等放学回家的女儿吃饭,可饭菜都凉了,才见女儿拖拖拉拉地进门。


凯丽没有催促女儿吃饭,而是拥抱了一下她,摸着她的头说:“今天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儿吗?让我们吃饭前聊一会吧。”


见女儿三缄其口,凯丽话锋一转,说了件自己的糗事,引得女儿哈哈大笑。


心情变好后,女儿乖乖吃了饭,和妈妈说了自己今天被同学嘲笑的事。


凯丽没有批评女儿小题大做,反而说自己小时候也经常被嘲笑。并告诉女儿,只要让自己更优秀,笑话你的人,总有一天会赞同你。

 

约翰对这对母女印象深刻,并用她们的故事,引出了“双向沟通”的三个关键点:


① 充分使用非语言交流


当孩子情绪异常,父母不要急着追问,可以像凯丽这样,用细微的动作让孩子感觉到被关怀、被重视。


一旦发现孩子抵触说话,就岔开话题,引导孩子做点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


或是约孩子出门散散步,或是带他们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等孩子愿意说的时候,他自然会和父母倾诉。



② 针锋相对时,暂缓沟通


很多时候,父母见孩子不对劲,就急着为他们指点迷津。


可结果往往是,父母越着急,孩子越叛逆,“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


作家刘小念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爸爸因为高一的儿子迷恋网游与儿子大吵了一架。 为了避免战争升级,这位爸爸的做法很明智。


他搬去自己的父母家小住了几天,给自己和儿子腾出了修复心情的时间。


等父子俩过了那股劲儿,坐下来好好聊了聊,结果事半功倍,儿子戒掉了网瘾,拿起了书本。


恰如约翰所言:“这种情况,退后一步,才是最好的做法。”


③ 表达感受,避免指责与批评


心理学上,有个沟通技巧:当你(不带偏见地描述某种行为)时,我感觉(表达你的感受),因为(阐明这种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


当你发现儿子与别人打架时,第一时间不是指责,而要这样表达:“当我发现你与别人打架,我感觉很害怕,我怕你被欺负,怕你受伤。”


如果你这样讲,孩子非但不会恼羞成怒,反而会进行反思,有所改进。


蔡元培先生曾说:“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并不可怕,只要家长注意沟通方式,也可以与孩子融洽地相处。




写在最后


在一期综艺节目《金星秀》中,主持人金星说:


“青春期的孩子是什么?青春期就是明明知道还是个孩子,还自认为是个大人了。


但父母千万不能戳破他,父母要学会用爱给他小心翼翼地包上一层薄膜。


等他自己慢慢地成长,等他慢慢地戳破那个薄膜,等他自己从一条小虫蜕变成一只蝴蝶的时候,青春期父母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身为父母,我们总担心孩子误入歧途,总想着帮孩子把舵,帮他们成长。


然而,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尤其到了青春期,有些事急不得,有些话不能说。


面对孩子的蜕变,父母只要及时更新自我,也一定可以与孩子一起,飞出青春期的层层迷雾。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