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这碗汤,可能助你远离苦闷情绪

文章发布于:2023-09-21 12:54:59

本文指导专家: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春日胜今朝”

......

古代文人雅士常把秋日和悲凉伤感的情绪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很多人到了秋天,也情不由衷地会感觉情绪低落,心情郁闷。这除了与秋天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容易让人触景伤情有关外,还与其他的因素相关。今天就跟大家讲讲这种莫名而来的“悲秋”情绪



01

 什么是“悲秋”?

中医认为,人的七情六欲与五脏六腑、四季主气变化、阴阳五行等密切相关。

最近不少地区成功入秋,天气凉爽了不少,相比北方,南方的秋天少了几分萧瑟,但也不少朋友却莫名地会偶尔出现苦闷或凄凉感,对周遭的事物缺乏兴趣,似乎很难高兴起来,容易伤感;较为严重者则时常出现悲伤欲哭、胃口不佳、睡眠欠佳、反应迟钝等症状。自古以来,人们管这种独特的现象叫“悲秋”。

除此之外,部分抑郁症患者也容易在秋天出现病情加重或者复发,这也是“悲秋”的一种表现和影响。

轻度的“悲秋”可以自行缓解,且对生活影响不大;重度的可能进行性加重,影响生活,这属于中医情志病的一种,需要医疗干预。



02

 为什么会出现“悲秋”?

■ 触景伤情
秋天是一个万物开始凋零的季节,花色褪却,草木枯荣, 绿意渐退。这在北方是非常典型的一种气候现象。而随着大自然气候的变化,南方的秋天,相比火热的夏天,在瑟瑟秋风和潇潇秋雨中,也会难免让人有种寂寥之意,不由得触景伤情,悲秋伤情。特别是平素多愁善感或者最近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人,身临草枯叶落的秋日,心中不由生出凄凉、苦闷、悲伤之感。

■ 阳消阴长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太阳在秋分当天直射地球赤道,当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我国也就开始了阳消阴长的自然规律和人体变化。

阳主热、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好动、向阳、积极、活泼、主动等。阴主寒、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含蓄、喜静、背阳、消极、沉静、被动等。秋分过后,阳消阴长,阴相对偏胜,则人体容易出现“阴”性的表现,如“悲秋”的情绪和症状。

现代医学则认为气温下降是引起“悲秋”的一个原因,其实这与阳消阴长的中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降低的气温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受到一定的抑制,可导致精神不济、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心悸、失眠等一系列症状。

■ 肺通于秋气,在志为悲忧
中医认为,一年分为五个季节,分别是春、夏、长夏、秋、冬,各自属于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对应于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五脏藏五志,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忧,肾在志为恐。

如今正值金秋十月,肺通于秋气,五行属于金,肺在志为悲忧。悲,犹如秋风扫落叶之凄凉,毫无生机,气机内敛,故属金而主于肺。忧,因其内向而趋于气机之收敛,亦属肺。所以在秋天,比其它季节更容易出现悲伤忧愁的情绪,也就是所谓的“悲秋”。

■ 秋燥伤肺
燥是秋季的主气,入秋后空气逐渐干燥,而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其喜润而恶燥,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秋燥伤肺除了出现口燥咽干、干咳少痰或无痰、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等,还可能引起“悲秋”,出现情绪低落的一系列表现。

我们耳熟能详的林黛玉角色设定是多愁善感,她的多愁善感除了与自身遭遇有关,其实与脏腑失调也是有关系的,而写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对中医就有一定的研究,这是我认为红楼梦的又一个绝妙之处。在红楼梦中,大夫曾经说过林黛玉患的是“痨病”,也就是肺结核,虽然后人对肺结核的说法存在争议,但根据其症状来看肺病肯定是有的,久病伤肺,肺精气虚衰或肺气宣降失调,机体对外来刺激耐受能力下降,就容易产生悲忧情绪。《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故悲忧的情绪反过来也容易伤肺。



03

 如何防治“悲秋”?

■ 凡事看到两面性

中医认为,世间万物都由阴和阳组成,一切的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虽然秋天有秋风扫落叶的离愁景象,但背后却也饱含着丰收的喜悦,金灿灿的稻谷、金桔、蜜柚、甜柿等等。


在看到事物两面性的同时,要更善于看到其“向阳”的一面,比如你的思绪是:虽有秋风扫落叶的离愁,秋天却也包含着丰收的喜悦。而不是更倾向“向阴”的一面:秋天虽有丰收的喜悦,却伴随着秋风扫落叶的离愁。在生活中,习惯于看到事物“向阳”的一面,可以减轻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如因为秋天万物凋零景象引发的“悲秋”,更可以让我们直面人生的风风雨雨,乘风破浪,一路披荆斩棘,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柳暗花明。


■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注意防寒保暖

阳消阴长太过更容易产生或加重“悲秋”,秋高气爽的时节适当外出进行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如爬山、慢跑、骑行、逛公园等,可以补充大自然的阳气,且动以生阳,从而维持生理状态的阳消阴长变化,起到预防或减轻“悲秋”的作用。


不过现在气温变化比较大,早晚气温都比较低,出门游玩要带上外套,适时添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 适时发泄消极情绪

悲忧的外在行为常常表现为哭泣,这种哭泣是消极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发泄,哭泣后原来的情绪得以舒缓,这可以节制情绪的进一步过度发展,故要学会适时发泄消极的情绪。除了哭泣,高歌、大吼、各种运动等等也是可以的,当然前提是不要影响到别人。


■ 秋宜润肺补肺

燥气横生的秋日里,我们的饮食也应顺应气候的变化,宜润肺补肺,可以吃些秋梨、金桔、蜜柚、甜柿、银耳、百合、麦冬、川贝、南北杏、猪肺等等。同时,也要减少摄入辛辣煎炸等容易耗伤津液的食物。


‖ 食疗方推荐


甘麦茶


材料:炙甘草10克,小麦10克,百合10克,大枣3枚(1人份)。


做法:红枣去核,上述材料洗干净后放入保温杯中,加入沸水,盖闷10~15分钟后不拘时饮用。如治失眠,可在临睡前1小时饮用。


功效:养心消悲安神


适合人群:适合阴虚血少、心失所养、睡眠不佳的人群,症见面色萎黄、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烦躁失眠、口干舌燥、女性月经量少、舌嫩红、少苔等。也适合“悲秋”人群。


小麦养心阴、安心神,百合养阴润燥,大枣补气养血安神,甘草补虚缓急,四味药合用泡茶,具有养心消悲安神的功效。


【来源:黄穗平说脾胃】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