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关系中,警惕成为这种好心人

文章发布于:2023-08-11 08:33:47



你是否留意过这样的现象——


有一些人,无论去到哪,都会有人照顾Ta;

另一些人,无论去到哪,都是Ta照顾别人。


后者在关系中总是付出,很少得到别人的照顾,长期以往,便疲惫不堪。


这里说的「照顾」,并不仅指日常起居,洗衣做饭,更包括精神上的照顾——


对方难过,去给予安慰;

对方挫败,去加油鼓劲;

对方迷茫,去出谋划策。


以上,都是一种照顾的姿态


懂得照顾别人,当然是一种能力。


但如果一个人总是习惯处在「照顾者」的角色中,Ta便会持续地被消耗,越活越累。




疲惫的照顾者


 
一天,好友小凉和我疯狂吐槽,最近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她瘫坐着,神情、语气都极度无力。
 
首先是最近工作确实忙,其次是读大学的堂妹放暑假来玩,白天她自己去溜达,晚上寄宿在小凉家。
 
堂妹虽能独立安排好行程,可小凉却又忍不住帮忙找旅行攻略,每天都会关心堂妹玩得开不开心,有没有被网红店坑......
 
显然,这事也让小凉耗费了不少精力。
 
但她觉得,堂妹还小,理应照顾一下。

 
在我和小凉的谈话期间,忽然有电话进来,是妈妈打来的。
 
妈妈也并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只是白天买菜和人闹了点口角,还有气没发泄完,想找女儿吐槽下。
 
令我吃惊的是,小凉几乎立马坐好,换成一种沉稳的语气通话。
 
妈妈在那一头充满怨气地念叨,小凉耐心地听着,还时不时共情、安抚妈妈——
 
“遇到这种事,确实挺烦的啦。”
“你也不用太在意,去买点好吃的,开心一下。”
 
通话大约持续了20多分钟,结束后,小凉深呼吸了几口,然后恢复瘫坐的姿势,继续说她最近的郁闷事,并感慨“为什么我会活得这么累呀!”

我有感而发——“你明明已经这么累了,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改天再说」呢?”
 
小凉表示,这只是小事,没关系的。

说到这,我似乎明白了为何她这么累。
 
因为小凉一直活在「照顾者」的角色里,即使眼前更要紧的事是好好休息,可她还是习惯性去照顾别人。
 
尽管单独来看,每次「照顾」的难度都并不大,但数量多了,自然早晚会把人给掏空。



刻在DNA里的「照顾本能」
 
 
生活中,不少活得累的人,都会有和小凉相似的习惯。
 
Ta们在照顾别人时,并非有计划,而是出自一种本能反应——
 
一旦观察到对方可能有需求,那么无论自己当下是否疲惫,都会下意识地调整到「照顾者」的状态,然后去陪伴、支持、照顾对方。
 
有时甚至不需要动脑,身体就已经完成了动作。
 
对于身边人而言,这是非常暖心的举动。
 
而对当事人来说,却未必是好事。
 
正是由于整个过程几乎“全自动化”,所以照顾者每天都会在很多细小的情景中(如小凉倾听妈妈),无意识地忽视了自己的疲惫,过度掏空自己。
 
同时,照顾者还会认为,这种照顾是「必须的」
 
像小凉会觉得——
 
举手之劳的事情,肯定得帮;
如果不倾听妈妈的牢骚,她晚上会睡不好;
堂妹还小容易被骗,需要我的引导。

这些原因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助人的前提,理应确保自己的状态是相对良好的。
 
否则,明明很累却还要勉强自己去照顾别人,就像一个人自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还要向外去捐钱。
 
这看似是对别人的「善」,却也是对自己的「恶」。

待我讲完这些,小凉表示很认可,但也坦言说自己做不到。
 
对她而言,如果不去帮忙的话,就会觉得浑身不适。
 
其实,这也是很多照顾者们会面临的困扰。




忍不住照顾的背后,
是无法接受「虚弱」
 
 
无论照顾和被照顾,背后都围绕着一个东西:虚弱感
 
这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状态,会累、会想休息、想得到照顾,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然而,因为经历或受教育的不同,有的人会「因虚弱而感到羞耻」
 
像小凉从小就被教育「要坚强」、「太弱会遭人笑话」、「帮不上忙的人没有价值」。
 
因此,她不想让别人发现自己的虚弱,一心想证明自己的强大,于是便引发了问题——
 
1.照顾别人,证明自己
 
小凉会本能找机会证明自己是强者,而「照顾别人」则是很好的方法,因此她会形成习惯,一逮到机会就做。
 
与此同时,当自己袖手旁观没照顾人时,又会让她联想到「帮不上意味着没价值」,然后感到不适,忍不住去帮忙。
 
2.投射虚弱,认为旁人都需要照顾
 
当「虚弱」因羞耻被压抑了下来,就会不自觉地投射到旁人身上——
 
一方面,会放大别人的虚弱;

另一方面,会把「自己需要照顾」的愿望强加到别人身上。
 
因此,小凉会误认为已经上大学的堂妹很多事不懂,非常弱小。
 
她觉得堂妹很需要照顾,实际上,是小凉自己渴望被照顾。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让人无比内耗。
 


3.若对方认同投射,则形成负性循环
 
如果身边的人认同了小凉的投射,则会导致——「一方越来越累,另一方越来越弱」的局面。
 
像她和妈妈就是如此——
 
先是小凉认为妈妈很需要自己的陪伴,于是照顾有加。
 
然后妈妈也不自觉把自己放在弱小的位置,事无大小都会劳烦小凉。
 
这样的模式一旦形成,变会产生负性循环。
 
于是就形成了开头说讲的两类人——永远被人照顾和永远照顾别人。
 
双方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接纳并活出虚弱,后者始终在压抑虚弱。
 
时间久了,照顾者的内心会变得孤独且匮乏。
 
一方面,Ta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另一方面,Ta们渴望照顾却又不敢承认,常常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

 



享受被照顾,
也是一种能力
 
 
观察身边你会发现,有不少长期身为「照顾者」的人,会本能地“客气拒绝”来自别人的照顾。
 
“需要我帮你吗?”——“不用劳烦啦,我能搞定!”
 
“要不要休息下?”——“没关系,我能挺住。”
 
“你是不开心了吗?要不和我说说?”——“没事,我自己能处理好。”
 
这样的回应看似礼貌得体,然而,背后可能是欠缺了一种「敢于心安理得被照顾」的能力。
 
我是在多年前参加心理工作坊中,体会到这点的。
 
你也可以试着想象代入以下情景,来了解自己是否习惯「照顾」与「被照顾」。
 
一次,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一个互动游戏,叫做「国王与天使」。
 
规则很简单,3个人一组,1人扮演国王,另外2人扮演天使。
 
每5分钟为一轮,过程中,国王需要向天使提出各种需求,而天使则需要想尽办法去满足。
 
第一轮里,一位同学扮演国王,他非常自如地说着各种需求——
 
“你,给我捶背”;
“你,讲个笑话给我听”;
“你,来唱首歌”……
 
作为天使,我也很自然地按他吩咐去做,一切并无不妥。
 
然而,轮到了我当国王时,却遇到了2件尴尬的事——
 
首先,我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提需求。
 
一开始大脑是空白的,好不容易想到了零星需求,又不自觉地担心会不会太过分,是否会冒犯到别人。
 
于是经历一番思想斗争后,我还是模仿上一个同学,提出天使给我捶背,唱歌。


其次,当处于「被照顾」的位置中,我会感觉到非常不自在。
 
尤其看到别人为我服务时,会感到非常不好意思。
 
可按照规则,我理应享受这一切,所以不能打断。
 
结果,我成了一个被照顾得坐立不安的国王。
 
虽然过程只是几分钟,但感觉却像过了很久。
 
练习结束,我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何经常很累——
 
因为我总是不能好好地待在「被照顾」的位置中,因而也始终难以好好休息。
 
前面那位学员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顾,正由于他深深地接纳自己的虚弱,并把它充分活出来。
 
换言之,照顾者们需要培养出这一份能力,才能走出「累」的困境。
  
 
把「虚弱」活出来
 
 
如果自己长期处于照顾者的位置,该如何扭转局面呢?
 
这里我总结了4个方法,可以通过练习循序改变:
 
1. 感到累时,多觉察
 
其实,「累」就是很好的信号, 身体在发出提醒——我们可能被过度消耗了。
 
这时可以多观察自己的举动——
 
是否忘记了休息;
是否又在勉强;
是否在惯性地照顾别人。
 
如果是,那请试着停下来。


2. 为「虚弱」松绑
 
有的人会因为羞耻感,而不敢停下来。
 
这时可以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为自己松绑:
 
我有休息的权利,并不必为此内疚;
我无需时时刻刻证明自己是有用的;

敢于直面虚弱,也是一种强大。
 
3. 以「平级姿态」代替「照顾姿态」
 
以小凉为例,在与妈妈的对话里,「照顾姿态」是去想办法让妈妈好起来。
 
而「平级姿态」则是允许自己不想方法,可以直言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或者把问题抛回给对方,回复“这可怎么办呀”。
 
一开始,可能会担心「对方的问题没解决怎么办」,其实,这种担心背后,就已经默认把对方放在一个「更弱小」的位置里。
 
而平级姿态,则是心中能认定「对方也是有能力的」
 
不立马解决问题,其实也是给了对方面对问题、去成长的机会。
 

4. 把虚弱活出来
 
这个意思即是,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状态活出来,就像小凉在我面前垂头丧气的样子。
 
只不过,她需要更多在别的关系里,把这种真实的状态活出来。
 
比如更多地和身边自己信赖的伙伴,分享自己郁闷的事情。
 
这么做,并不是奢求得到对方的安抚。
 
其实,即使自己在讲,对方在听,这个过程本身也具有疗愈作用。
 
当然,一开始这么做会不太习惯。
 
所以,这是一个循序练习的过程,只需慢慢地让虚弱多活出来一点、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


写在最后

 
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疲惫的照顾者」们。
 
每次和这类来访者接触,我都会百感交集。
 
Ta们渴望照顾,
忍不住照顾别人,
又难以接受照顾......
 
Ta们身上的「累」让人心疼,但更让人难过的,是Ta们内心强烈的孤独感——
 
一个人难以活出虚弱的背后,往往是经历过深深的失望,由于害怕受伤,所以把虚弱藏起来。
 
然而,这样同样会失去了与美好连接的机会。
 
在「活出虚弱」这件事上必然会反反复复,有时会挫败、会泄气也在所难免。
 
我想说:慢慢来,这或许是一件需要花上好些年,一点点学会的事情,不必着急。
 
一直逞强并非强大,敢于直面内心的脆弱、敢于求助于人,才能获得更多力量。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